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任务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 “三教” 改革,完善 “岗课赛证” 综合育人机制,进一步探索职普融通实践路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总体目标
1.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2. 深入开展教师教学业务大练兵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3. 扎实推进 “青蓝结对”工程,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4. 强化校级各专业精品课建设及校本教材完善,丰富职业教育资源库,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5.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三优两赛”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6. 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7. 深化职普融通实践探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我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1.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1)强化师德建设,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健全师德常规教育学习制度。持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注重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追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①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开展针对性业务学习,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训水平。专业教师与参加技能竞赛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培训,打造一支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 “双师型” 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为支撑的专业教师梯队。
②拓展教师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本学期教研室继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研活动和考察学习活动,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加强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检查督导,确保全员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学习。
③强化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家级与省级的培训项目,组织教师岗位练兵,走出去-开眼界-学技术-强本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推进我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深化教学创新改革,突出一课一研,一师一优课主题教研
本学期教研室针对听评课评价标准侧重优化。针对教师的公开课要做好一课一研,尤其是把青年教师的创新课堂作为教研评价的一个重要抓手。针对市级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打造一师一优课品牌,让老师上好课,学生有好课上,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2.深入开展教学业务大练兵活动,发挥 “教坛新星” 示范引领作用
(1)认真学习中职学校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新课标,提升教师课程执行能力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和普通高中新课标,明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目标,帮助教师树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新理念。开展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明确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核心素养,逐步掌握新课标实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形成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学行为。本学期新课标学习采取校本培训、线上培训与自学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中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扎实开展教学业务大练兵,促进教师有效成长
对照《安徽省第五届 “教坛新星” 遴选课堂教学考核要点及评价量表》内容,进行校级教坛新星的培养与选拔,积极推进教师教学业务大练兵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充分研读新课标和本学段所教学科的全部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学业务练兵包括教学设计、现场课、教学基本功展示三项内容。教研室将会同教务科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教学基本功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开展教师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构建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强化职业教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及职业教育资源库完善
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特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已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数学、舞蹈、心理学、历史、语文、计算机、英语、美术等,做好应用与推广工作,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不断完善课程,为申报更高层次的精品课程做好准备。在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精品课资源库同时,本学期将针对护理专业建设精品课资源库,充实骨干专业精品课资源,加快推进我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职学校 “三优两赛” 活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坚持 “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 的总体思路,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职学校 “三优两赛” 活动,通过研、训、赛一体促进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1)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及教学竞赛和评选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以 “三优两赛” 备赛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需求的教师团队。
(2) 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 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参赛能力和水平。对照中等职业学校 “三优两赛” 比赛规则,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引领青年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综合应用能力,为2025年三优评选及全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做好准备。
5.多渠道培养 “双师型” 教师
本学期继续通过三种途径培养 “双师型” 教师:一是在教学与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本校相关 1+X 技能培训,如幼儿照护、母婴护理、老年康体等,通过考核取得 1+X 等级证书;二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参加不少于 130 学时的教师脱产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 “双师型” 教师申报和认定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走 “双师型” 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校 “双师型” 教师比例,为 A 类办学评估创造有利条件。
6.扎实做好 “青蓝结对” 工作,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帮助新入职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
为新入职教师开展 “青蓝结对” 活动,帮助他们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师德修养,引导他们尽快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以师徒结对为手段,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入职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走好教师职业生涯第一步,具体青蓝结对计划另行制定。
(2)助力 5 年以上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和 “教坛新星”
发挥我校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名师与五年以上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挖掘自身潜力和特长,找准努力方向。本学期采取多种形式,引领青年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成长为骨干教师和 “教坛新星”。
7.加强校本研修,落实教科研常规管理工作
(1)持续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学习培训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组织教师学习 “三教改革”“三全育人”“赛证融通” 等知识,将读书学习活动细化、实化。充分利用灵璧教育大讲堂等资源,实现学习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研修培训的实效性。
(2)落实每周一课及听评课活动。各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开课计划,确保每节公开课有完整的过程性材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学科课改精神,集体讨论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达成共识。本学期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练兵。针对教师课程设计缺乏思政元素一票否决。各教研组在教学研讨中要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把每一趟课都落实思政育人。在 “每周一课” 活动中,教研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听评课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教师每周听评课 1 - 2 节,一学期听评课总数达到 15 节以上,领导干部达到 20 节以上。听课过程中要用心听课、评课、及时交流,听课记录上要记教学过程并可附听课随想。听课后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评课,教研组长收集授课教师教案、听评课记录等材料装订成册,于每月底前上交教研室,作为教学诊断评估的佐证材料。
8.深化职普融通实践探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职普融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旨在打破教育系统内部壁垒,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协同、成果互认,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实现多样化成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普融通的政策文件,加大各类模式的探索与落地,如在学分互认、共同课程、专业体验、生涯指导等方面进行职普融通改革模式的探索。持续推进我校申报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9.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做好各种教研资料、教研成果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四、计划的实施
1. 宣布教研计划,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讨论计划并制定本组教研计划。
2. 每一位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结合个人发展实际,制定个人教研教学计划。教研计划于 2024 年 9 月 15 日前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交教研室。
灵璧师范学校教研室
2024 年8月20日
附:本学期教研工作大事历
九月
1. 宣布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及教师个人制定并上交教研计划。
2. 实施青蓝结队仪式。
3. 做好继续教育证验印工作。
4. 落实 “每周一课” 活动。
5. 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团队建设。
6. 优化教学资源库内容
十月
1. 做好 2024 - 2025 学年度教师继续教育的报名及信息上报工作。
2. 各教研组安排每周一课。
3. 抽查各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情况
4.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强化培训和展示。
5. 确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选题。
十一月
1. 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筹备工作。
2. 各教研组安排每周一课。
3. 检查教师校本研修材料。
4. 青年教师微课制作经验分享
5. 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所需的教学设计材料。
十二月
1. 举行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2. 各教研组安排每周一课。
3. 检查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网络学习进展情况。
元月
1. 各教研组交教研总结及听评课材料。
2. 检查验收校本培训记录册。
3. 检查反馈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材料准备情况。